电线电缆行业是我国经济建设重要的配套产业,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电线电缆是输送电能、传递信息和制造各种电机、电器、仪表、汽车、机床等设备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器材,电线电缆为电力行业和通信产业提供基础设施,占据着中国电工行业四分之一的产值,是机械工业中仅次于汽车行业的第二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型电站、西电东送、电网改造等重大工程的建设,都预示着电线电缆行业具有较长的景气周期,因此电线电缆行业也随之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3)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区域市场特征显著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电线电缆行业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特征,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成为行业发展重点区域。以电力电缆为例,2014 年江苏、广东、天津、安徽、浙江五省的电力电缆产量合计达到3,246.00 万公里,占全国的比重为58.27%。
(4)出口市场持续增长,进口替代趋势明显
随着全球市场的持续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需求的较快增长,我国领先企业逐步开始重视国外市场的开发,促进了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出口规模的稳步扩大。2008-2015 年,电线电缆行业出口量由169.39 万吨上升至217.00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0%。我国电线电缆企业近年来更加注重产品研发,在特种电线电缆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使得行业内进口量不断下降。2008-2015 年我国电线电缆进口量由33.77 万吨降至26.27 万吨,行业进口替代趋势较明显。
3、行业发展趋势
(1)特种电线电缆将成为行业主要的增长点
低端电线电缆产品技术水平较低,设备工艺简单,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呈现供过于求、产能过剩局面。环保、阻燃耐火等特种电线电缆产品生产工艺较复杂,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市场主要由少量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国内领先企业占据。相对于普通线缆,特种线缆具有技术含量高、适用条件较严格、附加值高等特点,具有更优越的特定性能,如绿色环保、阻燃耐火、耐高温、耐酸碱、防白蚁、耐腐蚀、耐辐射等。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大力发展,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向绿色环保、低碳节能、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现代化城市建设、城乡电网大面积改造、新能源电站建设等领域均对电线电缆的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特种电线电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例如,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国家标准《公共场所阻燃制品及组件燃烧性能要求和标识》(GB20286-2006),对公共场所应用阻燃制品及阻燃制品标识作出了明确的强制性规定。此外,矿用电缆、通用橡套电缆、电梯电缆、家用电器用线缆均有不同程度阻燃要求,阻燃、防火线缆应用已扩大到前述多个领域。
(2)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目前我国电线电缆产销量全球第一,但产业集中度低下,企业在产品品种、选用技术方面存在严重趋同性,缺乏核心竞争力,形成了行业同质化竞争趋势。截至2014 年底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已达到3,863 家,其中大部分为规模相对较小、竞争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行业集中度低,高度分散化的格局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发展,结构调整已成为发展趋势。近年来,行业领先企业通过并购等方式,进一步扩大规模和提高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的结构调整。随着行业内竞争的升级,未来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3)行业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将持续提升
我国电线电缆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在技术上已取得较大成绩,但在高端电线电缆研发方面还很薄弱,与国际大型电线电缆企业相比,在技术水平和研发投入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随着下游产业对电线电缆配套产业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把握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行业内领先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研发体系,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推动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4)品牌与营销网络成为竞争关键因素
现阶段我国电线电缆行业企业数量较多,市场竞争仍以价格竞争为主。行业部分领先企业已逐步摆脱低端的价格竞争,通过不断强化品牌效应、拓展营销渠道等方式参与中高端市场的竞争。随着行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以及细分市场需求的升级,品牌与营销网络将成为行业内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因素。行业优势企业也将凭借在品牌、资金、规模、营销、研发等各方面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4、行业市场前景预测
(1)全球电线电缆市场规模预测
近年来全球金属线缆需求量整体呈现出增长态势。未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较快发展,对金属线缆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根据预测,2016-2018 年增速将保持在4%-4.5%左右,即使按4%的保守估计,2018 年全球金属线缆的需求量也将达到1,981 万吨。
(2)我国电线电缆市场规模预测
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经历了长期高速发展后,随着市场规模基数的不断增长,未来行业增速将有所下降,但仍将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根据预测,到2020 年中国电线电缆产能有望突破1.1 亿千米,产值突破1.6万亿元。
全球电缆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全球电缆市场的日趋成熟,世界电线电缆制造业增长幅度趋缓,2003-2007年全球电缆产量平均增长率为5.30%,这一数据到2008年下降为 1.20%,2009年为-7.70%。(数据来源《2010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大会报告集》)在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中由于制造业的比重逐渐下降和转移,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经济增长相对缓慢,形成了需求下降和产业高度竞争的市场格局。而像中国、印度等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对电缆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快速增加。从世界电缆行业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目前的发展方向是:大容量、超高压、无油化、抗短路、高可靠、免维护。目前各电压等级交联电缆已逐渐取代传统充油纸绝缘电力电缆,高压及超高压交联电缆的应用日趋广泛。欧美及日本目前对所使用的电缆要求越来越高,已严禁使用或进口非环保型电缆,并随着欧盟 RoHS指令的颁布,生态环保电线电缆的大规模采用已经成为全球趋势。近年来,由于亚洲新兴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世界电线电缆的生产中心向亚洲转移,带动了中国、印度、越南、菲律宾和中东地区的埃及等国家电线电缆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中东欧地区由于欧洲统一、制造成本相对低廉,电线电缆行业增长也相当迅速。
中国电线电缆的发展现状
电线电缆制造业在电工电器行业20多个细分行业中是产值最大的行业,占据四分之一的产值规模。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呈现两个特点:从总体上来讲,电线电缆行业整体规模在增长;从结构细分上来讲,电力电缆占电线电缆行业的比重不断加大,电力电缆的市场空间仍然比较乐观。随着中国电力、石油、化工、城市轨道交通、汽车以及造船等行业快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电网改造加快、特高压工程相继投入建设,电线电缆行业规模增长迅速,2006年-201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7.62%,远远超过GDP增长速度。电线电缆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已从2006年的4,131.61亿元上升为2010年的9,255多亿元。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电线电缆制造规模、市场消费规模最大的国家。
近年来我国电线电缆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上升,2007年突破2%,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截止2010年底,这一比例达到2.31%的水平,电线电缆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我国电线电缆企业数量多且规模小,行业集中度较低。其表现为: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内的大小企业达9,000多家之多;2010年全国4,765家规模以上 (500万及以上)电线电缆企业中,29家大型企业市场占有率仅有14%。这种高度分散化的格局,不仅很难取得规模经济效益,而且也加剧了生产能力过剩和市场的过度竞争状况。
我国电线电缆行业中企业的区域分布性也非常明显,主要集中在华东、华中以及华北地区,而中西部地区比重较小。其中华东地区电缆产业最为突出,占据行业的半壁江山,在规模实力和收入效益等方面相对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资本结构日趋多元化,国有、国有控股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弱化,民营、外资比例明显增加,在中低压电线电缆生产领域,国内民营企业已成为行业的主导力量。根据2010年的统计结果,电线电缆行业中私人控股企业所占的产值份额为69%,企业数量占比为75%,从业人员占比为55%,利税占比达 71%。应用电线电缆的大型工程一般都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供应商,外资大型电缆企业因其技术方面的优势,在部分行业竞争中仍处于有利地位,同时民营企业凭借技术创新、成本优势、机制灵活,市场份额逐步提升,民营经济力量不断壮大推动了行业内市场化运作机制。
国内电线电缆产业产品结构中电力电缆、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绕组线占主要部分,并主要应用于电力、通信、建筑、交通、汽车、船舶、家电等主要领域。以导体用量为表征的我国电线电缆产品大类构成中,电力电缆、电气装备电线电缆、绕组线用铜量占全部行业用铜量的89.00%,通信电缆等产品类的用铜量较低。
行业政策
根据国务院发布实施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发改委令2011第9号)的要求,除了用于新能源、信息产业、航天航空、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领域的特种电线电缆以外的电线、电缆制造项目属限制类项目,受到国家产业政策限制。 2006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振兴装备业的若干意见》提出“选择一批对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建设有重要影响,对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显着效果,对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积极带动作用,能够尽快扩大自主装备市场占有率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作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实现关键领域的重大突破。”并在意见中确定了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设备、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型船舶、海洋工程设备等16个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领域,这些鼓励类项目都需要相应的特种电缆予以配套,因此专门为这些产业配套的特种电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
2009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会议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2009年5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方向》(2009-2011),在“输变电设备”大类中,核电电缆(K1)类,大跨越导线(500kv及以上)、倍容导线(500Kv及以上)等电线电缆产品被列入目录。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得到了较大幅度的发展,年产值规模逐步提升,同时国内行业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进口替代面不断扩大,未来,我国电线电缆行业长期向好的基础条件不变:
1、未来五年,我国城市化仍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线电缆仍面临广阔的需求市场。
2、我国工业化在主要产品已经可以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发展先进生产技术、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对相关配套行业也带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绿色环保、低碳节能、智能化、互联化等新的发展趋势,将为电缆行业提供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