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行业洗牌重组加快,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电线电缆行业市场空间巨大 电线电缆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为各个产业、国防建设和重大建设工程等提供重要的配套支持,是现代经济和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保障。 中国电缆行业不管是在当下还是在未来,几乎不用担心市场空间问题。电线电缆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配套产业,“哪里有建设,哪里就有电线电缆”。而且电线电缆行业涉及的很多下游产业都是电力、通信、电气装备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刚需产业。 2018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销售收入将超1.4万亿元 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销售收入总体呈波动上升。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销售收入已突破1万亿。2015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销售收入下降至至1.22万亿,同比下降2.68%。到了2016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销售收入增长至高峰为1.39万亿元,同比增长14.43%。截止至2017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销售收入达到了1.35万亿元,同比下降2.95%。预计2018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销售收入将超1.4万亿元。 2011-2018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销售收入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一带一路”拉动电线电缆行业发展 “一带一路”的提出,拉动了整个基础建设,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这次战略建设的优先领域,电缆行业成为受益最大者之一。无论是“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中让电缆企业直接获益的跨境光缆等通信网络建设,还是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以及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间接刺激电缆需求,这都是电缆企业重大的历史机遇。 在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背景下,我国电线电缆产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尽管受国家调整过剩产能的影响,2017年我国缆企数量以及行业销售数量都略有下降,但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及对外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促进下,2018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的销售收入实现继续小幅增加,超过14000亿元,产品逐渐由电力电缆向特种电缆转变。 行业集中度低 洗牌重组速度加快 尽管我国电线电缆产品市场发展迅速,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第一,但是却大而不强,集中度极低。中国线缆制造商总数虽已近万家,但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仅为4000多家,2017年中国排名前十名的线缆企业占国内市场份额不足10%。而美国前10名线缆制造商占据了市场份额的70%左右;日本7大线缆企业占市场份额的66%以上;法国五大线缆企业更是占据了法国市场份额90%以上。 行业集中度低意味着企业规模较小,缺乏研发创新能力,产品以低中端为主,也反映出该产业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并不是很成熟,因此企业之间的竞争策略也只好落在价格上。 面对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及行业目前的现状,十三五期间电线电缆行业将会加快洗牌重组,行业集中度将得到提升,一批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将形成。另外随着《国家制造2025》的提出,电线电缆行业将结合数字化,智能制造及产业互联网等新的技术向科技制造前沿领域进军,产品也将由中低端向高端渗透,竞争力得到显著增强。 随着国家对电线电缆行业的重视,行业进一步升级,一方面销售收入逐渐增加,产品结构开始调整,另一方面产业集中度低的现象也开始逐步扭转,未来几年对电线电缆行业将是一个必然而又难得的发展时期。 报告主要分析了电线电缆行业的运营情况及前景预测;电力电缆产品的市场需求预测;通信电缆产品的市场需求预测;电气装备用电缆的市场需求预测;裸线及绕组线的市场需求预...

2018年电线电缆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趋势分析 特种线缆成新增长点【组图】

行业保持较快发展 电线电缆是输送电能、传递信息与制造各种电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器材,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民用、通信、船舶、军工、航空以及石油化工等领域。从功能作用及应用范围可知,电线电缆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是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支撑产业之一,也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新能源、军工、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特高压、智能电网等发展一日千里,对电线电缆的需求不断释放,电线电缆行业因此迎来较快发展。 截至2017年底,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共有4034家,实际制造商总量超过万家。目前我国电线电缆企业中主要产品大部分为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的产品,能生产核电用电缆、军工电缆、耐火电缆、超导电缆、机车车辆电缆等特种电缆的厂家屈指可数。 正因此,电线电缆行业销售收入总体呈波动上升。2017年,受过剩、劣质产能淘汰影响,电线电缆行业销售收入跌至1.35万亿元,同比下滑2.95%;经过调整期后,2018年预计小幅增长至1.41万亿元,向好发展势头不变。

在品种方面,电力电缆仍占据着电线电缆行业最主要地位,2017年规模占比达35.73%;其次是电气装备电缆,占比为19.96%;绕组线、裸电线规模比重也超过两位数,分别达15.71%、14.83%。

在进出口方面,我国电线电缆的出口能力也在不断提升。2018年1-10月,电线电缆出口金额达到177.17亿美元,出口量为200万吨;同期进口金额为47.57亿美元,贸易顺差达129.60亿美元,进口量为20.70万吨。 总体而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品种基本满足相关要求,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为今后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行业呈现五大趋势 结合当前电线电缆行业发展现状来看,未来几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将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趋势: 第一,特种电线电缆将成为行业主要的增长点。相对于普通线缆,特种线缆具有技术含量高、适用条件较严格、附加值高等特点,具有更优越的特定性能,目前主要由少量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和国内领先企业占据。随着我国科技进步、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崛起,特种电线电缆的需求将持续增长,发展潜力巨大。 第二,电线电缆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大部分电线电缆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市场竞争力弱,企业在产品品种、选用技术方面存在严重趋同性。行业集中度低,高度分散化的格局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发展,推动集中度提升已成为行业未来主要趋势之一。预计2019年我国电线电缆企业收购、兼并现象将会增加,推动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升。 第三,现代交通用电线电缆前景广阔。近两年,我国正大力补足基础设施短板,斥巨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现代汽车、舰船和大型飞机等是今后重点发展领域,对电线电缆的需求也将得以释放。 第四,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有望提高。随着下游产业对电线电缆配套产业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把握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行业内领先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研发体系,不断增强自身综合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推动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第五,行业竞争将从价格转向品牌、营销网络等。在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以及细分市场需求的升级下,品牌与营销网络将成为行业内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因素。通过不断强化品牌效应、拓展营销渠道等方式,电线电缆企业将逐步摆脱价格竞争,参与到中高端市场竞争。 以上数据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线电缆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报告根据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电线电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电线电缆生产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行业当...

12月24日沪铜简评

【电缆网讯】今日沪铜主力1902合约早市开于48190元/吨,盘初伦铜大幅下挫,空头增仓沪铜受累,铜价11分钟内震荡下行至日内最低48030元/吨获力支撑,伦铜低位反弹,沪铜受此提振,多入空平,铜价V形反弹震荡返升,两次上探日内高位48270元/吨,期间小幅刺破日均线在48240~48270元/吨多次上行乏力,至亚盘收盘,铜价由48250元/吨一路震荡下行至日内较低位48080元/吨,期间在48230~48240元/吨多次上行未果,尾盘铜价多次跌落至日内较低位48080元/吨均获力支撑,收报48100元/吨,跌250元/吨,跌幅0.52%。 南储华东:电解铜48400元,涨10元,升贴水报价:120至160,涨20。华东地区盘面重心下移,持货商继续挺价出货,当月票好平升水继续走高,买家谨慎观望较多,并且部分贸易商已经关账不交易,市场活跃程度降低,整体成交一般,升水铜对当月期货合约升水160-170元,平水铜升水110-120元,湿法铜贴水20-40元。 南储华南:电解铜48360元,涨30,升贴水报价:80至100,持平。广东方面:年末不少贸易商已关账,市场活跃度低,不过当月票据愈加稀少,而需求仍以此为主,出货者报价坚挺,早上平水铜升水100元/吨左右,下月票则相对便宜,报价平水左右。今日厂家适量补货,采购力度较上周减弱,且接货者欲低价收货,整体交投不顺畅,后续有少量平水铜回落至+90元/吨成交。升水铜对当月期货合约升水110-120元,平水铜升水90-100元,湿法贴水50-100元。 日内沪铜指数流入资金1.73亿元,位居有色板块流入资金榜首。今日沪铜主力结束两连阳,且收阴实体下方跌至上周三大阴柱附近,暂获布林下轨部分支撑,MACD绿色能量柱扩张。等待美元指引,关注空头动向,测试沪铜主力能否继续守住48000元/吨关口。

2018年电线电缆行业现状与2019年发展前景分析

电线电缆规模增加,2018年超过14000亿 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推动了电力输配、电能传输等行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电力、数据通信、城市轨道交通等行业的发展,有增加了对电线电缆的产品需求,促进了该行业规模的提升。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至2017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34家,受国家调整过剩产能的影响,企业数量较2016年减少30家。但是从行业的整体规模情况看,2011-2017年中国电线电缆行业销售收入总体波动上升,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02%。至2017年行业销售收入为13513.04亿元,同比下降2.95%。随着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的调整进入深化发展期,其过剩、劣质产能的淘汰虽然会对行业的整体市场规模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产品逐渐由电力电缆向特种电缆转变,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及对外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促进下,2018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的销售收入实现继续小幅增加,超过14000亿元。 电线电缆行业产品主要分为电力电缆、电器装备电缆、绕组线、裸电线和通信电缆几大类,由于电力电缆的应用范围较广泛,该产品的收入规模占比较大。2017年电力电缆产品收入规模达到4827.66亿元,较上年同比下降2.35个百分点,受行业总规模下降的影响,各细分领域规模均有所下降,以通信电缆下降比重最大,达到3.7%。从细分产品来看,电力电缆仍是行业重要的细分领域,2017年电力电缆产量达到4933.60万公里,当年通信电缆的产量在5500万对千米左右,2017年电气装备电缆的年产值达到3160.39亿元。 出口能力稳定提升,进口产品单价较高 截止目前,我国是全球电线电缆重要的生产国,国内电线电缆生产能力维持了我国电线电缆出口能力的稳定。据统计,2014-2017年我国电线电缆的出口数量稳定增加,至2017年电线电缆出口数量达到241万吨,较上年增加17万吨,至2018年十月我国电线电缆的出口量为200万吨,较上年同比增加3.09%,预计2018年全年基本维持上年的发展。从国内电线电缆的进口来看,随着我国产品供应生产能力的提升,对国外电线电缆的进口数量小幅下降,至2018年共进口电线电缆20.7吨。

从进出口金额看,虽然我国电线电缆的出口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相比于进口单价,电线电缆的出口单价平均不到1亿美元/万吨,而进口单价约为2亿美元/万吨。由此可见,虽然我国电线电缆的出口能力在不断提升,但是从整体的产品附加值来看,低于进口产品。

2018-2024年全球智能电网市场复合年增率超10%

【电缆网讯】国际市场研究机构Zion日前发布智能电网市场研究报告。根据该报告,2017年全球智能电网市场价值约为298.6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将产生约602.9亿美元的收入,2018年至2024年间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0.56%。 能源消耗需求的上升是推动智能电网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随着先进技术的持续革新,对电网数字化的不断增加的投资可能会在未来几年推动智能电网市场的增长。政府采取措施增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现有的发电组合,以及不断增加的创建绿色基础设施的需求,预计将促进未来智能电网市场的扩张。 与传统电网系统相比,智能电网系统在技术上得到了升级。整个智能电网系统包括计算机,采用新技术的先进控制、自动化技术以提高其运行效率。此外,对能源和电力部门数字化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开发电网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可能会对这一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从技术上来看,智能电网市场分为先进的计量基础设施,配电自动化,软件和硬件,通信服务,网络安全和输电基础设施升级。预计通信服务将主导智能电网市场,因为智能电网基础设施中具有客户负载控制的通信设备有助于监控电网的功能和有效性。通过服务,该市场包括咨询,部署和集成,支持和维护。由于制造公司对智能电网试点项目的研发投入不断增加,预计部署和整合部门将主导这一市场。 从区域市场来看,北美在全球智能电网市场中显着增长,预计将在预测时期内继续保持其主导地位。包括计划外停电,风暴,降雨等在内的自然灾害日益增多,将推动该地区智能电网市场的增长。此外,美国政府在计划能源消耗方面的举措可能会进一步推动该地区未来的行业增长。 由于持续的智能家居、智能建筑和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活动增加,亚太地区预计将在未来几年为智能电网市场提供重要的增长机会。同时,执行严格的政府减少碳排放和空气污染的法律法规可能会在预测时间内推动亚太地区智能电网市场的发展。 由于为开发智能电网基础设施和在该地区实施有利的能源和气候政策进行了大量投资,预计欧洲智能电网市场将在预测期内提供有利可图的增长机会。此外,可再生能源资源在智能电网系统中的持续整合将进一步对该区域市场产生积极影响。

11月14日沪铜午评

【电缆网讯】今日沪铜主力早市开于48980元/吨,盘初伦铜宽幅震荡下行,沪铜跟跌震荡下行至48850元/吨获力支撑,随后沿48910元/吨一线振幅窄幅盘整,期间摸高49020元/吨受阻回落。午后,伦铜走低,沪铜由48910元/吨一路震荡下行至日内低位48720元/吨,勉强守住48700元/吨一线,尾盘,铜价沿48800元/吨一线窄幅整理,收报48820元/吨,跌80元/吨,跌幅0.16%。 南储华东:电解铜均价:48940元,涨130元,升贴水报价:30至60,涨15。华东地区, 隔月基差扩大到100元附近,持货商再度挺价,交割日临近,买家观望等待为主,盘面重心下移,下游采购依然较少,整体成交一般。升水铜主流成交对期货当月合约升水60-70元,平水铜升水30-40元,湿法铜贴水70-80元。 南储华南:电解铜现货均价:48970元,涨140元,升贴水报价:50至90,涨15。广东方面,隔月价差有所扩大,持货商静待换月,挺价出货,市场活跃度比昨日明显下降,平水铜报价升水50元/吨,而下游经过前期的逢低补库后,今日需求表现较平淡,早间成交不畅,部分平水铜开始调价至+40元/吨,不过多数持货商并不急于出货,仍坚定挺价,整体交投氛围显僵持。升水铜主流成交对期货当月合约升水80-90元/吨,平水铜升水40-50元,湿法贴水10-0元/吨。 日内沪铜指数流出资金1.01亿元,位居有色板块流出资金榜首。沪铜主力重心小幅下滑,再次向布林下轨靠拢,直接承压5日均线,KDJ开口下扩,晚间等待外盘指引,关注空头增仓情况,晚间测试沪铜主力低位能否守住48700元/吨一线。

铜价宽幅震荡反复 走势多承压日均线

【电缆网讯】周四,沪铜主力1901合约早市开于49430元/吨,盘初铜价沿日均线窄幅整理,多承压日均线,伦铜小幅走强,沪铜空头离场,铜价快速攀升至日均线上方日内较高位49580元/吨受阻回落,铜价震荡下行跌至日均线下方49435元/吨一线,第二交易时段,多入空平,铜价震荡上行至日均线上方,期间摸高49600元/吨受阻回落。午后,逢高多头获利离场,空头携仓而入,铜价回吐日内所有涨幅,快速回落至日内最低49310元/吨,逢低大量空头获利离场,铜价震荡上行至日均线上方49510元/吨受阻,随后沿日均线宽幅震荡反复,多承压日均线,收报49370元/吨,跌130元/吨,跌幅0.26%。 外盘方面,亚盘时段,伦铜开于6152美元/吨,早间围绕日均线窄幅震荡,震荡区间在6151-6170美元/吨,期间铜价触顶日内高位6170美元/吨,随后午间美元指数继续保持强劲态势,铜价承压,快速跌至6133美元/吨,亚盘盘末,铜价小幅震荡走高至6161美元/吨受阻回落,欧盘时段,铜价再次受美指强势上行打压,震荡回落至6084.5美元/吨。截止17:40,伦铜报6084.5美元/吨。 市场方面,沪期铜围绕日均线震荡整理,日内铜价徘徊于49500元/吨一线,隔月基差维持80元/吨左右的波动价差。早市持货商试图进一步拉高升水,报价上抬至升水70~100元/吨,由于缺乏买盘,市场整体成交犹豫,表现异常僵持近半小时后,持货商主动下调报价,好铜率先调降至升水90元/吨,平水铜下调至升水60元/吨。由于升水高企,超过隔月价差后持货商纷纷踊跃出货,呈现供大于求特征明显,有急于成交的持货商将平水铜降至升水50元/吨,好铜报价也已降至升水80元/吨一线,湿法铜自贴水30元/吨扩至贴水60元/吨,部分低端进口铜有更低报价。下游保持刚需,贸易商的买盘热情较昨日明显下降,因铜价目前呈现震荡格局,难以形成突破性行情,套利也缺乏空间,离交割到期尚有一周时间,升水却已呈现交割水平,高升水成交明显受抑。 日内沪铜指数流入资金4024万元,位居有色板块流入资金榜首。沪铜主力收报四连阴,重心再次回落至10日均线附近,但坐实40日均线,KDJ开口下扩,关注空头增仓情况,等待外盘指引,测试沪铜重心是否继续回落至40日均线附近。

11月5日沪铜简评

【电缆网讯】今日沪铜主力1901合约早市开于日内高位50140元/吨,盘初伦铜走弱,沪铜沿日均线窄幅整理,随后空头携仓而入,多头离场,铜价跌落至日均线下方后,沿49940元/吨一线窄幅整理。午后,伦铜快速走低,沪铜跟跌,大量空头携仓而入,铜价重心小幅回落探低49730元/吨,尾盘铜价沿49810元/吨一线窄幅整理,收报49770元/吨,涨470元/吨,涨幅0.95%。 南储华东:电解铜均价:49960元,涨750,升贴水报价:-20至10,跌15。华东地区, 盘面延续反弹,早盘贸易商尝试挺价,买家不看好后市升水,观望为主,随后持货商调价出货,整体成交不好,下游仅适量采购,消费平淡。升水铜主流成交对期货当月合约升水10-20元,平水铜贴水0-20元,湿法铜贴水110-130元。 南储华南:电解铜现货均价:49910元,涨790元,升贴水报价:-50至-40,涨30。广东方面,近期铜价处于较低水平,提振下游消费,周初库存继续下降。持货商在贴水持续收窄的背景下,无意低价抛售,整体出货积极性不高,而贸易商收货意愿尚可,经过早间的低价货源快速成交后,平水铜贴水进一步收窄至贴水40-50元/吨,高价交投表现一般。升水铜主流成交对期货当月合约贴水30-40元/吨,平水铜贴水40-50元。 今日沪铜主力自上周五伦铜带动到高位后,日内不敌空头打压高位回落,形成一根长的上影线,但铜价重心目前突破5日、10日、40日、60日均线并抬高至布林中轨附近,高位直指半年线。晚间关注空头增仓情况,等待外盘指引,测试沪铜主力能否守住5万关口。